校友天地

当前位置: 总会首页 - 校友天地 - 正文

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养老创业新模式

作者:出处: 日期:2020-03-24点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宅家”时间,大家对社区居家养老有一个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理解社会主力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变化趋势就成为理解未来养老需求的重要切入点。在此背景下,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捉泥文化创始人戴芸芸结合之前的社区服务经验,将居家养老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行业“联名”新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上图为疫情期间志愿者为居家老人策划线上活动


养老行业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

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过去最常见的养老模式大概有两种:一个是居家养老,一个是在专业的养老机构养老。显然前者更符合传统文化心理和我国国情,后者虽能提供专业服务,但从观念上、基础设施条件和需求供给匹配程度等多方面,都仍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互联网+养老”是戴芸芸对上述两种传统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她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疫情期间所反应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规划整体布局,让其结合了二者的优点,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和保障,也为社会节省了兴建养老机构所需的经济成本和土地资源。另外,还使其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让传统养老升级为“科技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能及时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社交需求保障和情感呵护等等。她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老人应该得到个性化地保障性服务,而这依赖的是大数据技术而非繁重的人力资源,而且也能降低养老的成本,让更多老人不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互联网+养老”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投资少,服务范围大,可推广性强。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互联网+养老模式”拥有三个关键性因素,即:信息技术运用、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服务平台运营。这三个因素是提高“互联网+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但实际上,在这三个关键因素上,大多数“虚拟”养老机构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首先,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往并没有在养老服务深层次方面充分落地,服务平台线上运营亟待完善,尤其是精神抚慰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其次,目前我国趋于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巨大,但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社会化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养老技术等方面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和组织培育不到位。这些原因都导致“虚拟”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不利的大环境。作为“互联网+养老”的倡议者,戴芸芸表示“养老机构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线下资源,在信息化使用和平台运营这一块,应该交给专业的公司团队来做,实现互利共赢”。

90后与50后的“联名”养老新模式

武汉作为本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武汉市民政局14日发布的《2018年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截至2018年底,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124.25万人,占总人口的14.06%。全市百岁老人共有475人,年龄最大的111岁。“疫情期间,老年人都在家自我隔离,我们很多线下活动没办法开展,特别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团购、发信息这一点,问题很严重。”志芳爱晚养老工作室的负责人从事养老工作已经第八年了,也是一位50后。在某次做社区志愿服务中偶然认识了在街道做志愿者的公益创业者戴芸芸。在此次疫情中,她们将问题进行整合后,了解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帮助老年人加入微信群开始,自制教学短视频,再到开展如书画比拼、厨神大赛、科普问答等各类线上活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活动效果越来越好。“我们一直从事文化传播行业的工作,年轻人对互联网玩的也比较好。虽然疫情对我们的冲击挺大的,好多业务都无法开展。但是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似乎看到了新的创业方向。”通过此次“联名”模式的尝试,戴芸芸对未来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后疫情时代,很多行业面临着挑战,也逼很多行业走出舒适区,探寻另一种生存的可能。多行业交叉结合的尝试,不仅为后疫情时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在精神产品和商业模式之间寻找着更好的结合点。创业者只有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实现将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



附人物简介:

戴芸芸,女,中共党员,1990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中国化专业研究生,武汉捉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戴芸芸于2012年开始创业,主要从事通讯技术开发和硬件销售,公司一年的流水达100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2015年开始尝试调整创业方向2019年她考取湖工大马院研究生,读研期间,她逐渐转向“互联网+公益”创业领域并成功入驻学校创业园。所学专业让她更清晰地了解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政策走向,为她创业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促使她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公司的产品和竞争力,让产品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的多重需求。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工业大学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  编:430068

电  话:027-59750195  59750251   59750350  59750351

传  真:027-59750251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

校友会

基金会

我要捐赠